聚焦产教融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标准体系★,形成校企共研共管机制。打造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第二课堂管理平台,促进校企师生四方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活动协调。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和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以确保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还引入了双向评价机制,即学校和企业均可对学生在第二课堂德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学校和企业将共享各自的资源和信息★,企业实践案例和学校教学研究成果,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为不断提升合作质量,学校和企业将定期举办研讨会,探讨产教融合的最佳实践,并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第二课堂德育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建立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模式。对于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学院将积极进行宣传和推广★,以促进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将“第二课堂”企业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两张成绩单”★。通过企业招聘宣讲、学生个人应聘★、媒体宣传等方式推介★“两张成绩单”,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作为参考。
在课程安排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嵌入到课程设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嵌入第二课堂各项工作★。同时★,注重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有效嵌入团学组织的自身发展,嵌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各方面工作中,将活动项目有效嵌入到团支部、社团★、学生组织的建设要求中去,实现组织发展与活动输出的双赢效果。
加强第二课堂课程的内涵建设★,借鉴第一课堂的有效做法,对实践育人体系进行课程化设计,实现了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教育内容★、教育主客体的科学统筹。校内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主干课程与选修课程,主干课程主要涉及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内容,对这些课程做到了配备指导老师★、编订课程大纲、编辑课程教材、安排学习课时★、评价学习成效,有效借鉴了第一课堂。选修课程主要是由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培养了同学们广泛的兴趣爱好。
在顶层设计上★,学校将制度建设嵌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和党政工作大局中,进一步彰显第二课堂在学校育人格局中的重要价值★。学校党委重视第二课堂工作,学校印发《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实施方案》和《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及实施办法》《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制度★。完善了包括项目工作机制、建设体系、服务保障★、考核评估等管理制度及平台运营管理制度★,建立起组织管理、课程建设、评价标准、服务保障等全过程制度。在实际工作推动中★,注重制度推进的全过程嵌入★,采用制度先行、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召开交流会★、培训会、推进会、分批观摩★、制定手册等方式,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强化指导和牵动★。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武装头脑,构建起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有机融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第二课堂德育评价体系,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将制度建设工作嵌入到各类别的队伍人员建设中。校级层面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营中心,院系级层面建立工作部,并且结合班团一体化等工作,各院系在基层团支部设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委员岗位,从而全面构建起校、院、班三级队伍体系★,通过完善各类别队伍建设★,共同推进项目落实。
坚持成果导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建设相应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打造“7+5+X”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7★”即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工作履历、职业资格与技能比赛★、国家安全教育及参军入伍”7大模块★。“5”即为五育并举。深入推进第二课堂与德育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智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弘扬工匠精神;与体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体质★;与美育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劳动教育融合,引导大学生增长才干、锤炼品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X★”即为多个项目。设置为技能特长、科技创新、团学工作履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综合类荣誉等多个项目,不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依托“到梦空间”平台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工作,“到梦空间★”平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由最初的日常课程管理★,到数据分析,到测评、培训★,到人才输出★,平台初步构建了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平台能够进行学校活动数量、活动类型分析、学分发放分析等一系列分析,并根据学校需求情况为其开放相应权限,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注重知识输入与实践输出相结合。第二课堂是相对开放的、动态管理的,是以学生为第一主体的自主性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学校自对接共青团中央启用★“到梦空间”管理系统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评价智能平台以来,截至2024年9月,共有7177人入驻“到梦空间”信息化平台,学生激活率达96%;在平台发布活动3992个,活动参与207522人次,人均活动参与量28.9个,活动签到率99%。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其中,发布活动数量最多的模块为思想政治引领模块★,发布活动736个。该模块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核心内容,以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一要求来进行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融入第二课堂的课程内容、德育评价机制、成果运用的全过程各环节★,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必修课★,以专题学习★、主题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共建立了50个部落★,涵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团队等★,有效构建了党领导下的团学组织工作格局。“到梦空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形成更加符合学校育人工作实际以及学生参与度更高体验度更好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规范“第二课堂”德育课程的发布审核流程,明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德育活动的记录、审核、评价、反馈、申诉的各个环节。通过定期分析学生第二课堂德育课程发布量、课程类型★、学生参与量、七大模块数据及学生第二课堂成绩情况,为学校提供优化和监测人才培养质量的数据清单。